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社会体育
专业代码:670403
二、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三、学制与学历
学制:3年
学历:专科
四、学习形式
全日制
五、就业面向
序号 | 主要职业岗位 | 职业能力 | 主要相关课程 |
1 | 社会体育指导 | 1-1社区体育活动组织能力 1-2社区体育训练指导能力 1-3社区体育竞赛组织及裁判能力 1-4社区体育调查及分析能力 | 体育管理学 运动训练学 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 社区体育管理 |
2 | 健身指导 | 2-1不同人群健身鉴别能力 2-2体质监测与评价能力 2-3制定健康计划、改善体能能力 2-4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能力 |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体质测量与评价 运动损伤防治与急救 运动营养处方 |
3 | 体育教练 | 3-1体育教学能力 3-2体育训练指导能力 3-3体育竞赛组织及裁判能力 | 体育管理学 体育心理学 运动训练学 |
4 | 俱乐部管理 | 4-1服务质量管理能力 4-2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4-3营销策划能力 | 体育管理学 体育经济学 体育俱乐部管理 体育服务运营管理 |
六、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身体素质,掌握群众体育活动及国民体质监测的基本知识,具备运动项目指导、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及国民体质监测的能力,从事大众体育项目指导、科学健身咨询、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具体要求
1.知识要求
(1)具有本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
(2)具有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损伤防治与急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体育心理、体育管理、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具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5)具有体育俱乐部服务、运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
(1)具有本专业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2)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
(3)具有从事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指导的基层体育管理能力;
(4)具有体质监测与评价能力以及制定健康计划、改善体能的体育健身指导能力;
(5)具有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应急处理能力;
(6)具有体育俱乐部服务、运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3.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律和职业道德意识;
(2)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诚信品质、责任意识和身体心理素质;
(3)具有勇于创新、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和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严谨细致、尊重技术的科学意识和安全意识。
4.证书要求
(1)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二级)
(2)健身指导员证书(二级)
(3)运动专项至少达到或接近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标准
(4)专项裁判至少达到国家二级裁判员等级标准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序号 | 工 作 任 务 | 职 业 能 力 |
1 | 裁判员 | 1-1社区体育活动组织能力 1-2社区体育训练指导能力 1-3社区体育竞赛组织及裁判能力 1-4社区体育调查及分析能力 |
2 | 健身教练员 | 2-1不同人群健身鉴别能力 2-2体质监测与评价能力 2-3制定健康计划、改善体能能力 2-4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能力 |
3 | 体育教师 | 3-1体育教学能力 3-2体育训练指导能力 3-3体育竞赛组织及裁判能力 |
4 | 俱乐部经理 | 4-1服务质量管理能力 4-2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4-3营销策划能力 |
八、培养模式
(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通过在课程中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运动专项技术水平;
2.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竞赛服务和顶岗实习,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
(二)主要实习实训
在校内开展群众体育项目的技术指导,体质测量与评价、健康咨询、开具运动处方等实训。
在各社区、体育场馆、会所、活动中心进行实习。
(三)主要专业实验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
九、课程体系结构
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由4个课程模块组成。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按照培养社会人的要求,突出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所要求的最基本素质。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法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
(二)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损伤防治与急救、体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
(三)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而设置的课程,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和技能,反映专业的职业特性。
社会体育概论、社区体育管理、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与策划、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健美操、田径、基本体操、形体训练、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营养处方、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服务运营管理。
(四)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武术套路、跆拳道、太极推手、网球、瑜伽、健身气功、武当文化概论、道教与养生、武当武术概论、武当太极拳术、武当太极器械、武当内家拳、武当内家器械、武当养生功法。
十、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根据各岗位群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下:
社会体育概论、社区体育管理、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田径、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营养处方、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服务运营管理。
课程名称 | 理论课 | 实践课 | 开设学期 | 周学时 |
社会体育概论 | 54 | 0 | 1 | 4 |
社区体育管理 | 36 | 18 | 2 | 2 |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 54 | 18 | 3 | 3 |
田 径 | 72 | 56 | 2 | 4 |
体质测量与评价 | 54 | 18 | 4 | 3 |
运动营养处方 | 36 | 18 | 5 | 4 |
体育俱乐部管理 | 72 | 18 | 4 | 4 |
体育服务运营管理 | 54 | 18 | 5 | 5 |
(1)社会体育概论
《社会体育概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导论性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本书为社会体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从增强人民体质,增进社会健康,延长人的寿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美、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医疗、康复、社交等多个角度,对社会体育进行了广泛的论述。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社区体育管理
社区体育管理是为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社会体育专业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社区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进而能够在社区的体育发展实践中能够合理地进行管理和指导,为社会体育人才补充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区体育管理是社会体育学科方向下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仅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内的知识,和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都有相互的联系。
(3)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通过对社会发展与体育健身、人体发展与体育健身、体育健身过程、体育健身规律、体育健身原则、体育健身的内容手段、体育健身方法、体育健身效果的测定评价等专题的讲授,了解基础健身原理与方法,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方法进行科学健身。
(4)田径
田径运动作为现代奥运会的第一大项,完全体现了现代奥运所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它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的项目,是人类挑战自我极限的运动。它包含的项目较多,锻炼的形式多样,不受年龄、性别、季节、气候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广泛开展。由于田径运动能全面的发展人的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 促进各项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能减少运动损伤。因此,其他各运动项目都把田径作为其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田径运动也开展的最为广泛,更是学校体育的基石。
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水平,培养勇敢、果断、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进一步提高田径运动某一专项的技术和理论,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在提高某一专项运动水平的同时,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注重对个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5)体质测量与评价
人体测量与评价介绍了同人体测量与评价有关的主要理论知识和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测量与评价方法,以及身体组成成分、营养状况、疲劳程度的评定方法。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有: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及客观性的概念及其检验,评价的概念及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动态评价方法的应用,人体生长发育的评价与预测,成套测验的项目分析,以及人体测量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并附有国内外各种评价标准。
通过测量获取被测事物各种属性及其特征的信息;通过评价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尔后作出价值判断;最终将评价结果作为反馈信息,指导教学与训练等体育实践活动,以便科学、主动地调控体育实践活动过程,提高教学、训练效果,使其形成良性循环。
(6)运动营养处方
营养学是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机能,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等的一门科学。运动营养学是运用营养学知识为运动训练及比赛或体育锻炼服务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营养食物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营养素基本生理功用,食物合理选择等),根据运动专项特点,运动训练与比赛的需要,运用营养学知识合理安排膳食;根据体育锻炼健身的需要,如何运用运动营养学知识进行平衡膳食,达到调节机体成分、促进身体机能提高等健康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及饮食防治某些常见病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中要以启发式讲授为主,结合问题讨论、自学指导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7)体育俱乐部管理
本课程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掌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起源、意义、特征、管理和经营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结合我国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及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俱乐部的功能,掌握体育俱乐部管理与经营的运作程序、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俱乐部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经营体育俱乐部的方式方法。同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评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分析能力。
(8)体育服务运营管理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了解要了解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侧重体育管理行为的宏观掌控与微观的机理分析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从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运动竞赛管理、群众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管理以及体育信息管理等不同的层面深刻理解管理的真切内涵,并在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得以合理运用。
<< 上一篇:助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下一篇: 护理系青年教师 专业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