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校护理系以“金课”建设为抓手,聚焦外科护理学教学创新,通过翻转课堂、互动测验、小组研讨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为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思维敏捷”的新时代护理人才注入新动能。
“内痔截石位好发于哪些位置?如果是膝胸位呢?”在最近一次《外科护理学》翻转课堂上,学生小组化身“主讲团队”,围绕“肛管疾病的护理”主题,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推演、视频演示等形式,生动阐释知识点。台下同学积极参与互动,提出疑问或补充观点,课堂氛围热烈。
教师全程扮演“引导者”角色,从专业深度、逻辑表达、团队协作等多维度点评打分,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延伸讲解。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锻炼了临床思维与沟通技巧。许多学生感慨:“为了讲清楚一个知识点,我们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这种‘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让学习更深刻!”
如何让理论讲授环节“活”起来?系部创新推出“数字点题”测验法。在教师讲授完关键知识后,学生可随机上台点击屏幕中的数字矩阵,每个数字背后“藏”着一道外科护理考题。例如,点击“10号”题目:“患者行前列腺肥大摘除术后进行膀胱冲洗时,应选择的溶液是?”这种“开盲盒”式的测验设计,既考验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又增强知识应用的紧迫感。答对者可获得额外平时分奖励,课堂瞬间变身“竞技场”,学生们紧盯知识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每章课程尾声的“思维导图擂台”是学生最期待的环节。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用彩色画笔将零散知识串联成脉络清晰的思维网络。例如,从“膀胱癌”核心概念出发,延伸出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等分支。
教师依据导图的逻辑性、完整性与创新性评分,并邀请学生互评。“画导图就像给大脑‘画地图’,复习时一目了然!”这种可视化总结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框架,显著提升了长期记忆效果。
我校护理系通过创新性地引入“翻转课堂+数字互动+思维导图”这一三维立体教学模式,成功地将外科护理学课堂转型升级,打造成为一个既富有深度、又充满活力、更兼具温度的全方位育人阵地。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坐在课堂上听讲的角色,而是积极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他们也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接收者,而是逐步进阶为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型人才。这一转变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