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暑期,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护理系智慧养老专业专任教师曹炀,怀揣着对专业教学的热忱与探索之心,全身心投入为期四周的湖北省教育厅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养老托育服务与管理教师企业培训班”。培训期间,她跳出传统理论课堂的局限,深入养老企业实践现场,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感知行业动态、熟悉岗位需求;既得益于行业专家的精准点拨,破解教学与实践衔接的困惑,又通过与全省职业院校同仁的深度交流,碰撞教学思路、共享育人经验。这场沉浸式的学习之旅,不仅成为她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能力的 “能量加油站”,更让她对 “如何精准培养适配养老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这一核心命题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思考,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积蓄了满满能量。
理论深耕:解码智慧养老教育新逻辑
培训的理论课程,为曹炀老师搭建了“产业-教育-人才”的联动认知框架。培训的专家们围绕“新职业·新专业·新课堂”的分享,直指健康服务业态变革下,养老专业需打破传统课程壁垒,根据新兴岗位需求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关于“AI赋能职教”的解读,更让她找到技术与教学的结合点——通过生成式AI定制养老服务场景案例,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智慧养老设备操作、数字化服务流程等核心技能。此外,对职业教育宜昌实践的分析、关于“一老一小”服务策略的分享,还让曹炀老师意识到:养老专业教育不仅要“授业”,更要“立德”。培养出的人才,既要具备过硬的照护技术、智慧设备应用能力,更要怀揣社会责任感,能以专业力量助力老龄化社会问题的解决。每场理论学习后,跨校教师组成的研讨小组,都会展开激烈讨论,交流思路,分享经验,来自不同院校的教学案例与实践经验,更成为她后续课程改革的“鲜活样本”。
实践探源:锚定行业岗位真需求
理论的深度,需要实践来丈量。培训期间,走进多家标杆养老机构与企业,近距离感受产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在葛洲坝颐福乐园养老机构,曹炀老师深入一线,跟着照护人员学习机构养老日常照护流程,亲眼见证智能床垫、健康监测终端如何为照护工作“提效赋能”;与机构管理者交流时,“懂技术、会沟通、能应变”的人才需求标准,更让她明确了教学的“侧重点”——未来要在课程中增加更多智慧养老设备实操、老年心理沟通情景模拟等内容。调研宜昌大健康产业实践时,康养基地的运营模式、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流程,又让曹炀老师看到养老人才需求的“广度”:除了基础照护,还需掌握健康管理、机构运营、数据分析等综合技能。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需求,都被她一一记录,成为优化“智慧”养老、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等相关课程的“一手资料”。这些来自一线的鲜活素材,远比书本知识更具教学价值,也让她深刻意识到:脱离产业实践的教学,终将与岗位需求脱节。
初心如磐:带着收获再出发
四周的国培转瞬即逝,但留下的思考与动力却历久弥新。通过这次培训,曹炀老师不仅更新了智慧养老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更梳理出课程改革的清晰路径——接下来将把企业实践中收集的案例融入教学设计,联合行业企业开发实操性更强的教学资源,让课堂与岗位"同频共振"。
教育之路,步履不停;养老事业,温情前行。此次国培的收获,终将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讲授、实践中的悉心指导。未来,她将带着这份成长与感悟,在智慧养老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深耕不辍,为培养更多懂技术、有温度的养老专业人才贡献力量,让教育的光,照亮"夕阳红"的幸福之路。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